目前國內脊髓損傷者約有6萬5000名,平均受傷年齡僅27歲,平均每年增加4000人到5000人,其中以年輕人為主要族群。細究脊髓損傷的原因,最主要是外傷造成,第一名是車禍,第二 娛樂城評價 名則是從高處墜落,其他包括運動傷害、跌倒與暴力傷害,其中車禍是造成頸部脊髓損傷的主因,高處墜落則是胸、腰脊髓損傷的主因。
脊髓損傷會導致脊 娛樂城排行 神經失去部分或全部功能。脊髓位於脊椎中央,負責將大腦的訊號傳遞到四肢,如果頸部脊髓受傷,會造成頸部以下四肢的問題,嚴重時可能造成四肢癱瘓;胸、腰椎部位的脊髓受損,主要會影響到下肢行動。依照緊急程度分為三個階段:
急性期:
脊髓損傷發生後三到五天, 鉅城娛樂城 也可能長達數週,此時的神經損傷症狀包括下肢或四肢癱瘓,以及感覺喪失;同時也可能產生脊髓休克,脊髓因暫時失去功能,造成自主神經問題,例如低血壓、心律紊亂與排泄困難。這時候通常會在加護病房治療。
亞急性期: WG娛樂城
持續約數週到數月,病人對於神經損失造成的混亂症狀逐漸穩定,可以離開加護病房,如果脊髓損傷情況不嚴重,會有部分神經功能恢復,但隨著神經休克緩解,患者可能出現痙孿,部分患者自主神經問題仍會持續。
慢性期:
通常是數月、數年到終身,這時脊髓損傷的急性症狀逐漸穩定,但也意味著脊髓損傷很難恢復,通常病人會面臨到後續的復健與生活,如何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,將是這個階段需要面臨的問題。(詳見下圖〈一圖看懂〉)。
過去認為神經細胞再生與修復能力差,脊髓損傷多半採用保守治療,在急性期先穩定脊柱,如果脊髓壓力過大,需要進行脊髓減壓,同時使用類固醇等藥物避免發生脊髓 WG娛樂城 炎與水腫。到了亞急性期,重點為復健治療,避免產生痙孿。慢性期除了持續復健,還需避免其他併發症,像是褥瘡、泌尿系統感染等。
圖擷自科學人雜誌。科學繪圖/江勻楷
再生醫療在亞急性期介入最恰當,慢性期成效相對差
再生醫學在脊髓損傷治療的運用,包括透過幹細胞治療、基因治療、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、電刺激治療等,協助病人修復受傷的脊髓,其中,幹細胞治療在台灣主要是利用間質幹細胞進行治療,從脂肪、皮膚或腎採集細胞,接著在實驗室找出間質幹細胞並複製,國際標準為達到三億個幹細胞,但目前的作法是最少要複製到五千萬個幹細胞,再分次注射,觀察幹細胞的生存狀況。
假設有一位20歲男性,因為騎摩托車發生意外,被高速撞擊後甩出,雖然腦部沒有出血,卻造成頸椎斷裂。當病況進入亞急性期,是再生醫學最好的介入時機,這時候可以開始進行細胞培養,同時進行神經監測,確認是哪幾條神經損傷、神經是否有糾結成一團,這些都會影響後續細胞生長。如果神經有糾結成團時,需要進行「神經撥開術」,撥開意思不是把神經切除,而是像梳頭髮一樣把神經理順,後續細胞治療才能事半功倍。
事實上,再生醫學不只是細胞培養與注射,更重要的是有沒有適合細胞再生的環境,就像是栽種植物一樣,除了植物本身外,土壤、營養、陽光等都不可缺少。在人體也是一樣,如果神經糾結在一起,提供細胞生長的環境就不好,也會阻礙細胞再生;其次,除了注射細胞外,還需要加入幫助細胞生長的因子,像是外泌體、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,都能有助於神經細胞再生。
台灣在實施「特管辦法」時,再生醫學僅能使用在末期,所以細胞治療的案例多是慢性期病人,但根據之前的回溯研究發現,當病人到慢性期時,雖然也有成效,但需要更長期的復健來幫助神經恢復。
現在一些臨床試驗發現,使用細胞治療脊髓損傷,最佳的介入時間就是亞急性期,在亞急性期介入可以更快重建損傷的神經組織,幫助神經再生。「再生醫療法」通過後,拿掉了末期的限制,再生醫療未來就能在亞急性期介入,真正幫助到有需要的病人。
目前國外有些再生療法會在急性期就介入,先給予病人低溫治療,原因是脊髓損傷時,氧氣消耗量大,容易出現大量自由基,造成細胞損傷;此時給予低溫治療,可以減少氧氣消耗,避免自由基大量產生,將急性期縮短,延長亞急性期,有助於後續的細胞治療。(整理/林又旻)
【醫師解惑】
疑惑1:再生醫療還可以治療哪些神經疾病?
目前最快可以實驗的應該是中風。腦中風分成兩種,一種是血管被堵塞,也稱為缺血性腦中風,一種是血管破裂,也就是出血性腦中風,細胞治療主要用於出血性腦中風。人的大腦就像豆腐一樣,裡面充滿神經細胞,而血管則是包覆在其中,當血管爆裂時,我們無法越過神經去拯救血管,只能破壞部分大腦神經,但也容易形成二次傷害,所以現行方法使用立體定位法,規劃破壞神經最少的途徑,從腦部打一個小洞進入患部,把出血的地方堵住,然後把流到大腦神經的血液吸乾。當大腦中只剩薄薄一層血塊時,就可以施打幹細胞,幫助大腦神經再生。
除了大腦、脊髓這類的中樞神經外,像是視神經受傷、嗅覺神經斷裂、聽神經受損等周邊神經損傷疾病,都有研究人員在進行相關研究,這類型的治療成效跟脊髓不同,成功率起伏大,但未來相關的治療還是可以期待。
疑惑2:透過再生醫療進行脊髓損傷治療時,會有哪些限制?
第一個是病人損傷時間,如果損傷過久才治療,成效也會較差。其次是病人的身體機能,如果病患有免疫性疾病,如自體免疫疾病,不建議細胞治療,因為在分化時容易出現問題,可能會造成排斥反應。第三是感染中的病人,感染病人有可能造成實驗室污染或是自身感染,增加治療的風險。最後是整體評估,包括病人的身體是否健康,血液是否正常,病患是否有心臟疾病,以及病人心理狀態是否合適等,都需要進行全面的檢視。
在年齡上,雖然目前相關研究多以成人為主,也有少部分是兒童或青少年的研究,但在臨床上的實務經驗,兒童或青少年的復原能力較強,有時候根本不需要介入,或是輕微介入,就能有很好的成效,所以如何介入治療還是需要醫師進行全面評估。
疑惑3:患者後續該如何維持細胞治療效果?
細胞治療後不代表從此復原,更重要的是如何維持。首先,病患要定期回診,監控細胞治療後的情況,讓醫師可以判斷目前恢復狀況,動態調整治療方案。第二,持續進行復健,包括肌肉訓練、關節訓練等,可以幫助病患增加肌肉力道,防止二次損傷。第三,攝取足夠的營養,建立良好生活習慣。在復原的過程中,需要有大量的營養幫助再生,所以要攝取足夠的營養素。此外,良好的睡眠與休息,戒除抽菸與喝酒,都有助於細胞再生。最後是心理建設,細胞治療並非仙丹妙藥,可以讓人快速復原,所以病患會因期待落差而有情緒上波動,甚至是焦慮、憂鬱等,所以親友與專業人士的心理支持就顯得更重要。
・ 醫 師 小 檔 案 ・
方鵬翔
員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
超預防醫學.細胞治療諮詢平台醫師
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中醫系雙學位、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博士班、中興大學博士班,曾任輔英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,專長為肩頸痠痛、坐骨神經痛、骨質疏鬆、關節退化、脊髓內視鏡手術、細胞治療及再生療法。
超預防醫學.細胞治療諮詢平台
本單元獲超預防醫學.細胞治療諮詢平台贊助。由《科學人》團隊獨立採訪撰稿。若想要了解更多細胞治療及照護相關資訊,可點擊上方「超預防醫學.細胞治療諮詢平台」logo,此平台由多位醫師專家進駐,可安排20分鐘的線上諮詢, 獲取正確完整的醫學資訊。
延伸閱讀利用自己的免疫大軍治療癌症退化性關節炎,有新解軟骨再生,讓膝蓋重獲新生
(本文出自2024.11.01《科學人》網站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)
【文教熱話題】
▪ 台大史上最爭議建築獲獎 簡學義:感謝反對的人
▪ 高中生最愛電資科系排行曝光 學生「選系不選校」
▪ 台中一中與台南一中校長「開戰」 一中各表真相曝…
▪ 帶你了解2024美國總統大選 必學的20個英文單字
▪ 優等生考前三不費力 上建中見成績單呆住「世界崩塌」